大豆中的成分——植酸与嘌呤

近期,坊间有人会因为大豆中所含的植酸与嘌吟对大豆产生担忧与误解,认为食用大豆会带 来健康负担。其实不然,众多科学研究早已证实 食用大豆是安全有益的。

大豆与植酸

大豆含有植酸(或称为肌醇六磷酸)——一种有 机酸,广泛存在于谷物的外壳和种子中。由于其独特的结构,植酸容易结合钙、铁、镁、磷 等元素,尤其容易结合肠胃道内的锌元素。因此有人认为长期食用豆制品的人体容易缺乏微量元素;并且建议缺锌的人最好不要食用如豆浆等豆制品。

其实,大豆本身含有丰富、极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和铁质,以及果寡糖 (FOS)——能够促进人体对钙和镁的吸收,从而能够极大地弥补植酸所结 合的微量元素。此外,大豆透过发酵,如制成豆腐乳、豆豉、纳豆等,也能 改善植酸问题;发酵过程中,微生物分解了大豆中的植酸,使得其中所含的钙、铁、锌等矿物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。

因此只要适量食用,或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豆制品,再加上均衡的膳食,大豆中的植酸并不会对人体吸收矿物元素造成很大的影响。其实, 植酸还因其抗癌功效对健康有利。若对大豆中的植酸心存顾虑,也可将大豆浸泡后去除外皮,以降低其中的植酸含量。

大豆与嘌呤

痛风是困扰很多人的疾病,特别常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更年期的女性。 嘌呤是人体内的一种有机化合物,是构成DNA和RNA的主要成分, 对能量供应、代谢调节及輔酶的组成等都十分重要。

然而由于人体细胞的老化,或是过度食用动物内脏、海鲜等高嘌呤食物,都会导致人体内嘌呤含量过高;这些嘌呤进一步分解生成尿酸,如果过量的尿酸来不及排泄或者尿酸的排泄机制退化,就会使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,进而形成晶体沉积在关节、组织和肾脏中;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这些晶体发动攻击,因为它们并不属于人体的关节、组织或肾脏。免疫系统的这种反应会引发炎症,进而诱发痛风。

近期坊间流传,大豆及豆制品中富含嘌呤,尤其豆浆,因嘌呤的亲水性,导致大豆在磨成豆浆后嘌呤含量又多出好几倍;因此,痛风病人应少吃大豆及豆制品。其实不然。 大豆的嘌呤含量适中,低于高嘌呤食物(如动物 内脏),却高于低嘌呤食物(如水果和蔬菜)。

而许多豆制品,如豆腐,在加工过程中要挤去多余的水分,多数嘌呤会随水分流走。再如豆浆,一斤大豆可以做成五斤豆浆,因此每斤豆浆的嘌呤含量其实很低。一项日本的研究指出,豆腐对血尿酸浓度的影响很小并且短暂,对痛风病人来说是一种安全的蛋白质补充食物。而一项历经12年超过4万5千名男性参与的研究,结论也显示: 大量食用肉类和海鲜容易导致痛风,而适当食用高嘌呤的植物性食物并不会增加罹患痛风的风险。

此外,雌激素 对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。大豆异黄酮可以平衡男性由于雄性激素的干扰引起的尿酸排泄异常,也可以补充更年期女性体内的雌激素,从而降低痛风的发病率。因此相比起大鱼大肉、鱼贝虾蟹,大豆及豆制品不仅老少咸宜,更是补充身体蛋白质安全理想的来源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简体中文
× How can I help you?